• 0
  • 攸關國力的電子商務

    【經濟日報╱陳冲】2013.07.31 02:53 am  (本文作者是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院長)
     
    5月中下旬,就在「經濟學人」以"The Alibaba Phenomenon"為封面故事後的兩個月,台北市信義計劃區的廣場邊樹立起一面巨型廣告,廣告主顯然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內容文字不多,大意是淘寶網感謝台灣消費者的支持,在過去一年透過該平台完成的交易已超過365萬件。
     
    365萬件,約等於每天有1萬件來自台灣的買單,透過淘寶網完成買賣。此數字或許不大,占淘寶網整體的比率也不高(該網去年11月11日光棍節,單日交易即達900萬筆),但以去年才來台設點來看,潛力實在驚人,也是對台灣業者的警訊。國內雜誌曾報導,依據淘寶內部資料,各城市在該平台的人均消費額前三名,台灣竟有兩名(嘉義、高雄),前十名台灣占四名。雖然下單者中依經驗必有不少小商家,但也顯示台灣製造業或服務業內需零售商機的流失。
     
    這不是危言聳聽,上月有晚輩來致送喜帖,拆閱後隨口稱讚帖子相當別緻。結果年輕人告知是在網路上買到的大陸喜帖,從蒐尋、點閱、確稿、下單到交貨約一星期,平均每張新台幣10元左右。由國際貿易分工、比較利益來看,這不應是個問題,但在兩岸服貿協議討論正熱,恐怕須由國家的高度與國際競爭力觀點來檢視。
     
    談到電子商務,有兩項議題必須面對:其一是線上交易對實體商店的影響;另一則為跨境交易對國內業者的威脅。
     
    熟悉美國市場的人可能已發現知名的連鎖書店Borders,以及視聽片業者Tower Records已經不再營業,英國的家電連鎖店Comet也是同一命運,類此現象明顯與網路交易的興起有關,所以英國有78年歷史的照相機連鎖Jessops,在本年1月宣告歇業時,在各店門前掛出具嘲諷意味的文字:Jessops員工感謝您惠顧Amazon。一句話道出前述兩議題的綜合問題。至於對政府而言,實體商店不敵虛擬商店(特別是國外的虛擬商店),又意謂著工作機會的減少,社會問題的增加,以及商用不動產價格的挫跌。
     
    商業社會深諳適者生存,實體商店也不是省油的燈;因此不少商店也發展線上交易及行動商務,並藉實體據點的優勢展示、體驗、發貨,而開發出「全通路」(Omnichannel)的商業模式。以美國為例,去年全美線上交易成長29%,但來自純虛擬商店(online-only)者為21%,可見實體商店已開始反擊。績效評估也由以往的坪效(per square meter)轉為戶效(per household),甚至視客戶忠誠度實施差別訂價。當然網路商店也了解online-only的缺點,而開始重點布局實體通路…。
     
    商業運作其實不必政府煩心,但其友善環境的創制以及可能衝擊的因應,則是政府的責任。近來不少人主張推動第三方支付,固有其重要性,但應見樹更見林,由電子商務的整體規劃特別是其基礎建設著手,尤其是如何因應跨境電子商務的影響(同時影響國內實體及虛擬商店)。
     
    首先須檢視WTO在相關業務Mode I的承諾及其因科技創新所生的衝擊,並做相關法制的研究;其次須針對電子商務的流程研究新的因應稅制(注意美國、歐盟晚近的發展);此外對電子商務的金流、物流、資訊流更應提供友善的環境,包括建構各種支付方法(含第三方支付),輔導物流業從事加值服務,以及掌握交易資訊以供決策研判的基礎。
     
    站在國家競爭力的立場,不願見到的是Jessops式的告別感言,更不願見到Amazon、eBay或淘寶網在台灣關閉的商店街樹立感謝看板。台灣在進口替代及出口擴張的貿易史上都表現亮麗,在電子商務發展史上更不容缺席。
     

    AE有話說:

    電子商務在各國帶來的經濟效益皆持續成長中,而實體店鋪除加強原有的客服外也同步發展電商,讓消費者既可在店舖享受到優質服務又可破除純電商摸不到實品而產生的退換貨問題,達到虛實合一的境地。未來實體與虛擬的結合將帶動新一波的消費習慣,不論您是傳統廠商或純電子商務廠商,提前作好準備才能掌握時機獨步他人。

    若您有任何關於網路開店或企業網站架設的需求,或預計前進大陸上架天貓商城歡迎與我們聯絡!

    安翌全球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TEL:(02)2719-4413,E-mail:service@aeweb.com.tw